
昆明防守司令部是1945年3月由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在云南设立的临时性军事指挥机构,主要负责昆明及周边地区的防务前海吉安,直属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管辖。该机构由杜聿明担任总司令,下辖第5军(杜聿明嫡系部队)和第8军(李弥部)两支中央军精锐,同时协调云南警备部队、宪兵及地方武装。
其成立背景为抗战末期国军反攻部署,旨在巩固西南战略枢纽。1945年10月,杜聿明指挥该部发动“五华山事变”,迫使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交权。1946年6月,昆明防守司令部随陆军总司令部改组而裁撤,其职能由新成立的国防部陆军总司令部接管。
昆明防守司令部
总司令 杜聿明,陕西米脂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,第五军系核心人物。作为蒋介石的“救火队长”,其地位在黄埔系中次于陈诚等元老。
副总司令 王泽民,江西玉山人,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及北京陆军大学,中央军旁系将领,新桂系出身。
参谋长 赵家骧,河南汲县人,杜聿明核心幕僚,北洋军出身。
第五军,1939年2月,由新编第十一军(1938年11月成立)在广西全县改称前海吉安,时下辖第200师、新编第22师、荣誉第1师。
军长 邱清泉,浙江永嘉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,第五军系骨干成员。因为人特立独行,暴躁狂妄,作战勇猛,故称“邱疯子”。
副军长 高吉人,陕西靖边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,第五军系骨干成员。他以治军严明著称,但缺乏战略自主权。
第二〇〇师师长 高吉人;廖慷,广东兴宁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,杜聿明亲信。其战术执行能力强,但缺乏独立指挥大兵团经验。
第四十五师(1945年1月时属第五十七军,4月属该军)师长 胡长青,湖南临湘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。
第九十六师师长 黄翔,湖北长阳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。
第八军,1941年5月,由新编第十一军(1940年4月成立)在湖北江陵改称,时下辖第5师、第103师、荣誉第1师。
军长 李弥,云南腾冲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。早期依附于杜聿明集团,但常因派系倾轧与同僚不和。
副军长 吴剑平,贵州绥阳人,行伍,中央军旁系将领,黔军出身。
第一〇三师师长 梁筱斋,河北蠡县人,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期,与李弥长期不合,后因因部属失职被李弥军法处决,愤而辞职转投北平行辕。
第一六六师(1945年1月时属第九十七军,4月时属该军)师长 王之宇,河南洛阳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。
荣誉第一师师长 汪波,毕业于云南讲武堂,中央军将领,长期担任李弥副手;王伯勋,贵州安龙人,毕业于贵州讲武堂,中央军将领,黔军出身,抗战后期与李弥合作密切。
昆明警备司令部,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昆明设立的军事管制机构,主要负责城市防卫与战时秩序维护。其核心职责包括:组织实施城区戒严、军事设施(如巫家坝机场)守卫及军纪纠察;协调空袭预警、灯火管制及民众疏散,应对日机频繁轰炸;镇压异见活动,同时平衡中央军与云南地方势力(如龙云集团)关系。
昆明警备司令 禄国藩,彝族,云南彝良人,毕业于日本东斌陆军步兵专科学校,龙云嫡系将领。主导战时昆明戒严、防空及中央军与地方势力协调,影响力直达云南军政高层。
第四十八师师长 郑庭芨,海南文昌人,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,第五军系成员。
暂编第十九师(1945年1月时属昆明行营前海吉安,4月时属昆明警备司令部)师长 龙绳武,龙云长子,彝族,云南昭通人,毕业于云南讲武堂、法国圣西尔军校。作为滇军少壮派代表人物,他主要依托家族势力掌控地方武装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